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内涵界定•体制制约•维度补缺

发布者:党政办发布时间:2013-06-19浏览次数:903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三关教育”主题活动,党校办和宣传部邀请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内涵界定·体制制约·维度补缺 龚放教授从内涵界定、体制变革、维度缺失三个维度展开了对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探讨,同时,提出三个重要教育观念:“才智增长观”、“体制创新观”、“学生成长发展观”。尹平副校长主持整个报告会。

才智增值观让对大学的评价回归到了本真任务

龚放指出,当前讨论本科教育质量内涵时,将面临四个不得不,即,不得不放弃制定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努力;不得不放弃过于崇尚学术旨趣、学术能力和学养、学理,同时却鄙薄职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偏好;不得不回答一个人才质量能否测量、能否量化的问题;不得不借助于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的方法。

他引用美国著名大学评价专家阿斯汀的观点大学的卓越不是资源的多少、声望的高低,而是究竟让学生的才智、精神获得了什么样的增值和发展指出,大学得以存在的根本就在于,大学有学生,有才智卓越的学生,才智增值观让对大学的评价回归到了本真任务——培养卓越的人才。

由此龚放认为,衡量本科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是学生投身学习参与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只有学生投入了、经历了、参与了、体验了,才是收获、才是绩效、才是质量。

他以南大参与的、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起的SERUStudent Experience in Research University,即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历调查研究)为例,分析了南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与美国高校的对比,并就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学情调查如何服务于本科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体制变革和创新应始于足下、始于今日、始于吾辈

龚放认为,高等教育的思想、大学的理念,需要突破传统办学理念和体制、机制的约束,真正落实到体制、机制和程序上。他强调,大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瓶颈部位必须打通,大学评价、教师评价偏重学术、偏重科研的制度必须改弦更张,这样才能促使高校回归大学之道,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如果不重视体制变革,不引入市场机制,仍然是在政府主导、高度统一、工程推进的思路下行动,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难以见效的。龚放同时指出,强调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绝不能成为人们在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和评价,以及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拖沓、延宕甚至不作为的托辞。

龚放认为,体制改革与创新有多个层次和方面,宏观层次包括管理体制和机制、政策变革,中观层次包括政策、机制调整或课程体系更新,微观层面则包括教学模式变革和教学方法。体制变革和创新,应始于足下,始于今日,始于吾辈!

把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首位才是灵魂的卓越

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进程中,龚放建议从重视学生视角、落实学生为本的角度进行维度补缺

他指出,强调学生为本,即大学要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因此更要重视学生的视角、学生的体验和学生的感受,这首先体现在明确大学的办学思想、办学使命上,其次则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学生的问责制度、必须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

他仍以该校参与的SERU为例,分析了2011年南京大学学生满意度数据,指出,基于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学生问责是不可或缺的质量管控机制,善用这一机制,将会很具杀伤力,因此引入对毕业三年、五年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势在必行,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复杂性,分析、处理不能简单化。

报告会最后龚放提出,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大学、院系和教授,才会得到学生的爱戴,才是真正称职的教师,才是真正没有失去灵魂的卓越!

尹平副校长在点评中指出,如何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次报告有理论高度、有前沿信息、有实践指导、有发展前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每一位教师从自身做起,积小成大、集腋成裘,进一步推进三关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推动本科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全体中层以上干部、部分教师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听了此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