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学院“十二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发布者:党政办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次数:94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科教兴国、人才强省”的需要,依托行业和区位优势,以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为动力,秉承“诚信求是、笃学致公”校训精神和“特色、质量、国际化”办学理念,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走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学科布局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办学形式多样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要工作思路:全面协调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全面实施内涵发展战略,以育人为根本、以名师培育和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大审计”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师资队伍卓越工程、 “三全”育人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校友资源开发工程等“五大工程”。造就不断求新追求卓越的南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的南审、师生互动的南审、容易就业的南审。

    二、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1、办学定位

    ——功能定位:依托行业和区位优势,紧跟学科前沿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

    ——办学类型定位:经管法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科研型院校转变。

    ——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新增长点,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和终身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凸显审计品牌,促进学科交融,推进大审计平台建设,形成经、管、法、文、理、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诚信品质、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经济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等政府部门和现代服务业,重点为审计行业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发展总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努力完成“特色名校”建设的决定性任务,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的财经类院校,为到2020年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名校”奠定基础。

    3、发展分项目标

   (1)人才培养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推进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和分级教学;完善学分制,加强通识教育。科学设计研究生课程体系,积极推行体现研究生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

    ——普通本科生规模达22000人(其中独立学院8000人),研究生500人,留学生200人。

    ——本科专业总数由目前的25个专业增加到28个左右;在3个立项建设授权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上,再获得若干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创造条件,率先举办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积极申办其他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争取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建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基地1~2个;力争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开发一批示范性研究性课程,建设一批研究生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规划教材3~5部努力实现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

    ——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推进和完善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有突破。

    ——完善学习支持、成才规划、心理咨询、助困助学“四位一体”学习支持体系,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力争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凸显品牌、强化特色、促进交融、加强交流,推进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构建审计品牌凸显,工商管理特色鲜明,应用经济学优势突出,理论经济学基础厚实,公共管理、法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支撑有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基础性学科作用显著,各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科学研究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

    ——重点学科建设。“审计科学与技术”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大审计”平台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35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2012年顺利通过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验收。

    ——“三高一费”倍增。高级别课题、高水平论著、高层次获奖、科研经费、成果转化倍增,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超过50项,科研经费达到5000万元。

    ——学术园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与经济研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的办刊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发挥两刊的学术导向作用和窗口作用。

   (3)师资队伍建设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着力推进领军人物锻造计划、优秀团队建设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科研型大学要求,能满足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需要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力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江苏特聘教授2~3名。

    ——打造3~5支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建设3~5支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新增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3~5名。力争经管学科形成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领军人物的人才高地,法文理工学科形成以省级教师名师为带头人的人才集聚区,选拔和培养一批校级“教学名师”和国内外执业资格考试培训名师。

    ——建立动态的研究生导师上岗制度,以及开放、灵活、有效的研究生导师培养和引进机制。

    ——师资队伍博士比例达到65%。其中,经管学科博士比例达到70%,其他学科的博士比例达到60%,有海外学历或有1年以上海外访学经历的教师达到20%。

   (4)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南审精神为建设“特色名校”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契机,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硬件环境,建设审计教育与文化博物馆,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逐步完善校园设施的文化功能。

——组织实施精品文化活动,开展格调高雅、主题鲜明、现代气息浓厚的融“知识性、学术性、创新性、时代性”为一体的精品文化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校园的文化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发规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