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学院“十一五”的经验与不足

发布者:党政办发布时间:2013-06-21浏览次数:931

 总结学校“十一五”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主要有以下四条经验:

 ——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学校党政班子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审时度势抓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科学决策,锐意进取,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取得了“建设并启用浦口新校区、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列入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成功召开党代会,党组织建设、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顺利通过省委教育工委考核”四大战役的全面胜利。2009年学校又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以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及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确定了到2020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名校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引领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学校领导班子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打破常规,学校科学制定了既有前瞻性、又切合学校实际的“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特色、质量、国际化”办学理念,实施内涵建设发展战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教学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推进校内各项改革,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把特色办学作为建设名校的灵魂。学校珍惜省署共建成果,依托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变社会资源为办学资源,进而转化为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积极满足区域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有力促进了教学、科研、学科和队伍水平的全面提升。

 ——坚持把依靠广大师生作为根本保证。学校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密切配合,上下保持一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塑造南审精神与文化,形成了“风气正、关系顺、人心齐、思路清、工作实、发展快”的生动局面。

 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名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学校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与特色名校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资源不足和经费紧张是制约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校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特色名校还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十一五”规划执行过程中,经费筹措相对于事业发展的快速而言,发展的资金不足。基建方面,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的还本付息压力和内涵建设各项支出面临资金缺口;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建设特色名校必须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如今人才引进的环境与从前相比变化很大,受到住房、科研启动费、配偶工作安排等条件的限制,我校的优秀人才引进也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各项改革的广度与深度需进一步加大和深化。坚持改革是事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保证。“十一五”以来,学校各项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拓展,“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创新机制体制,注重改革的实效,探索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在改革中要充分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励精图治,这对我们的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是一个新挑战。

 ——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依托行业优势,构建大审计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更应该看到,我校科学研究实力还不强,水平还不高,对全国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审计事业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加强通识教育,塑造诚信品质,培养优秀的有特色的本科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学科建设方面,如何做大做强做优审计学科,加大审计学科在审计事业发展中贡献份额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中,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大学的经验,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步伐,也将是我们必须长期探索的命题。

 “十二五”是我校实现“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名校”发展目标关键性的五年,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发展任务更为繁重。如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校发展的中心问题。我们要按照国家、江苏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宏伟目标,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系统总结“十一五”发展的经验,认真制定好“十二五”规划,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进取,努力拼搏,扎实工作,为实现创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名校的目标而奋斗。(党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