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之谈《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发布者:党政办发布时间:2017-03-24浏览次数:1098

322下午,润园书院通识教育中心邀请郭宏之副校长做客校长谈人生系列讲座,与同学畅谈《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讲座由润园书院洪涛副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郭宏之表达了对《论语》这本经典的特殊感情,《论语》越读越有体会,越读越有感受,越读越想与人分享!,另外,郭宏之还提到了他所欣赏的于丹,一位把经典从殿堂带给老百姓的文化人,由此,他戏称希望能在南审做一个与于丹一样传播文化的人。郭宏之给同学们列出了一串学习《论语》的参考书:《孔子评传》、《北大授课》、《论语新解》、《论语精读》、《论语别裁》……这些都是郭宏之曾经读过的,并且希望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在对《论语》的解读中,郭宏之把同学们的视野从传统拉回了当代。谈起习近平总书记和《论语》的缘分,提到他在第五届国际儒学研究会提出的中华民族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识振奋人心的宣言。这是对孔子及《论语》莫大的肯定与赞美,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需要有自信的文化,自信的文化关键不在于我们自身的自信,而取决于对人类的贡献。

对于《论语》的思考,其核心问题,郭宏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面,其核心为,仁者爱人。而郭宏之赞同钱穆先生的观点:《论语》的核心是,究其原因,首先《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第一字是,其次是孔夫子晚年反复强调:朝闻道,夕死可矣,宣称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学之重要,因此《论语》的理论根基是,既是读书,更是做人。这与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两学一做不谋而合。

郭宏之通过对《论语》中学而为政篇中相关内容的细读,融入自己生命的体验,新人耳目。如谈到吾日三省吾身一句,认为它充分展示了事业、人际和自我三方面的联系,也彰显了孔子一生的三大事业:传道、授业和做自己。在关于吾十余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节中,对其所涉及人生设计与历程的因缘,有浃髓沦肌之论,所谓十五志学,便是懂得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三十而立又是在三十岁时清楚立什么,为什么要立和怎么立,其实就是要形成是非观;四十而不惑既明了是即是,也懂得非亦可为是,四十岁的人应该学会变通了,这也是中国人所谓的权变。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人理应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而孔子选择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郭宏之认为其中最艰难的便是从心,置身于社会关系网中,只有通过将外在责任内化于心,表里如一,才能获得生命的大自在。

时间过的飞快,讲座进入了尾声。在审核评估的大背景下,郭宏之提出了对书院教育的一些想法:书院教育其实可以结合耕读文化,以期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郭宏之亦对同学们提出了期望:做好每一件事,做美每一件事,一生致力于学习。

讲座最后,同学们还与郭宏之展开热烈的交流。洪涛即兴赋诗表达感谢之情:每从公处亲风雅,琴棋书画即为家。长江潮涌连彼岸,沾溉润泽满园花。将郭宏之指导的两个社团长江潮彼岸读者协会嵌入其中。在一阵阵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