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审计学部承办“中国审计学者研讨会2025年秋季会议”

发布者:骆晓曦发布时间:2025-10-14浏览次数:10

审计学部  余飞  报道

10月9 - 11日,中国审计学者研讨会(China Auditing Professors Seminar,简称“CAPS”)2025年秋季会议于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举办。来自国内高校、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毛里求斯等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120余位专家,共同围绕“中美跨境与区域国别审计会计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部承办。中国审计学会原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部主任陈汉文教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龙平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方红星教授,四位教授担任共同主席。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董必荣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审计学部徐志耀、余飞担任会议共同执行秘书长,负责本次会议的会务工作。

会议开幕式由方红星教授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陆华良教授致欢迎辞,系统介绍了南京审计大学在审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彰显了学校作为“审计人才培养摇篮、审计科学研究基地”的担当。蔡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担任会议执行主席,并首次邀请“一带一路”国家的审计官员参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董必荣教授作了题为《时代命题与我们的使命》的专题报告。他从时代命题、南审责任、现实情境、部委行动、南审探索等维度,深入论述了构建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意义。同时,他着重强调要加强对区域国别审计会计问题的研究,特别是中美跨境审计的冲突与合作,彰显高校科研工作的责任担当。

本次会议紧密围绕“中美跨境与区域国别审计会计问题研讨”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主要探讨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冲突与协同路径探索。多位专家聚焦中美在审计监管领域的核心矛盾与合作空间,从底层逻辑、监管机制、准则协调等维度提出解决方案。方红星教授以会计审计跨境监管为切入点,探讨跨境监管的定位选择与实践边界;肖土盛教授结合实务痛点,梳理中美跨境审计问题的核心症结;杨忠海教授则从合作可行性出发,提出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的具体思路;陈汉文教授深入剖析中美跨境审计冲突的底层逻辑,为化解分歧提供理论支撑;吴秋生教授对比中美特殊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差异,分析其对跨境审计质量的影响;韩洪灵教授则关注监管政治化趋势下的跨境数据监管,提出平衡数据安全与审计效率的策略。

第二是区域国别审计会计相关问题。与会专家研讨了“一带一路”国家审计实践、不同审计体制下的操作差异及国际标准借鉴,突出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印度尼西亚最高审计机关官员GILBERT SIMSON GATTANG介绍印度尼西亚研究型审计实践,乌兹别克斯坦最高审计机关官员FARRUKH MASHARIPOV以本国审计机构实践为例阐述区域审计体系建设经验,巴基斯坦最高审计机关官员SHOAIB HANIF提出以审计为纽带促进国际协同的观点。郑石桥教授对比不同审计体制下国家审计发现问题的定责问责做法,提炼可借鉴的操作框架。潘俊教授结合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国际经验,探讨国家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中国路径。龙文滨教授则聚焦国外贷援款审计的背景与挑战,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

第三是ESG视角下的跨境审计创新与数字经济相关审计问题。专家们围绕数字技术赋能、ESG审计标准、跨境数据监管等前沿议题,探寻新时代跨境审计的发展方向。蔡利教授着眼于数字贸易浪潮,剖析跨境电商面临的审计挑战以及对应的技术应对方案;温素彬教授提出智能化时代审计研究的领域拓展路径,着重强调技术对审计边界的突破作用;徐志耀教授聚焦于ESG审计数据采集国际标准的研发,同时探讨中国特色ESG审计体系的构建;管亚梅教授从ESG视角深入剖析中美跨境审计准则的趋同困境,并设计协调路径;李宾教授探讨中美跨境审计背景下ESG鉴证的博弈、协同与选择,为平衡国际规则与本土需求提供思路。

第四是跨境视域下的审计整改与审计监督相关问题。刘力云研究员剖析了督促审计整改在国别和区域上的差异,为跨境审计整改机制提供了参考;孙宝厚博士指出,审计监督合力直接关联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必然会对审计需求的满足、审计成果的利用以及审计作用的发挥等产生影响。希望大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增强审计监督合力的指示精神,关注各审计主体间的关系,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国别研究,深化理论认知,提出增强审计监督合力的建议,以服务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推动审计及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白晓红教授基于对全球1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CPA行业立法的研究,剖析了社会审计的性质与治理逻辑,为行业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第五方面是跨境审计质量保障与治理效能提升。与会专家聚焦审计质量核心、境外国有资产监管、行业规范完善等内容,旨在通过优化机制提升跨境审计的治理价值。谢志华教授强调“确保会计审计质量是解决跨境与区域国别审计会计问题的基础”,并指出质量管控的关键环节。周中胜教授围绕境外国有资产监管,深入探讨跨境审计合作在防范资产流失方面的作用。许汉友教授分析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对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提出内部审计与跨境审计的协同机制。刘斌教授结合设备更新与创新实践,探究效率审计在跨境资产监管中的应用。应千伟教授则针对跨境制裁压力,研究企业创新信息披露策略对审计风险防控的影响。

陈汉文教授发表了会议总结与建言。他围绕本次“中美跨境与区域国别审计会计问题研讨”主题,系统梳理了各位专家发言中的核心观点、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思路,提炼出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协同、区域国别审计经验互鉴等关键领域的共识与突破。同时,针对后续跨境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以及实践应用的落地,他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向建议,为会议成果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本次会议聚焦“中美跨境与区域国别审计会计问题研讨”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审计监管国际协同需求持续增强的背景下,深化了中美跨境审计理论创新与区域国别审计会计实践应用的融合探索。会议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审计实务专家、高校学者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审计官员的智慧,助力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协同、区域国别审计机制完善以及审计国际合作路径的探索与研究,为构建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审计理论与实践融合提供了多元视角与专业支撑。